战国侠义_第76章 连横破纵(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章 连横破纵(三) (第2/2页)


  苏秦知道不好,腹里带着剑走进大殿,报告给齐王,齐王大惊,立即命令捉拿刺客。
  苏秦摆摆手:
  “早已藏好,捉不住了。
  大王愿为臣报仇,请斩臣之首悬挂城门,号令于市曰:
  苏秦为燕行反间于齐,杀之有功,赏千金,贼必得。”
  说完,拔剑出腹血流满地,当即毙命。
  齐愍王虽对苏秦失去兴趣,却无意杀他。
  这样一位名人惨死在齐国,影响也很坏,便依计而行。
  果然不出三天,就有“傻子”上钩了。
  又一个历史人物退出舞台走了,走向远方……
  苏秦死后,张仪长长的出了口气:
  “这回我可以放开手大干啦!”原来此前还算留面子!
  他说的“大干”就是加速推行“连横”,让“合纵”彻底解体。
  “连横”是指南北各国由东往西,各自与秦建立联系,名为“友好”,实为臣属。
  是同“合纵”相对立的外交政策。
  实现“连横”后,各国就像被套上绳子的马,拉着秦国这辆大车,接受秦王的驾驭。
  对秦当然有利,但在初期由于战略上的原因,张仪的工作进行的缓慢。
  现在几个弱国都已转向,局面打开了,他就要向纵深发展,解决较强的齐、楚。
  齐、楚是仅次于秦的强国,正如张仪所分析的那样,他们也是“缓则相图,急则相援”。
  秦最近几次出击,让楚、赵受到教训。
  因为魏、韩之路已通,齐也面临威胁。
  三晋和燕都不听吆喝了,这两个国家又结成联盟。
  “齐楚联盟”虽没有“合纵”势大,但凝结的更加结实。
  不把他们纳入“连横”体系,别说“吃掉它”的最终目标不能实现,对其他各国也有负面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引起“合纵”死灰复燃!
  但要让他们“听话”就必须打破齐楚联盟!
  对这样的国家,一般的威胁利诱不起作用,在强大实力的保护下,你也很难砸开它。
  政治家选择的突破口,是人在心灵上的弱点,抓住这些弱点再撕大口子,堡垒就攻破了!
  一般年轻而又当大国之君者,都特别喜欢听顺耳的话、爱戴高帽子,气浮而意骄,总想占大便宜以出人一头。
  楚怀王是其中尤其突出的人物,他更贪,也就更容易上钩。
  当然要钓“大鱼”须用“大钩、大饵”。
  秦王忽然以“过于劳累、应该休养”的理由,免去张仪的一切职务。
  无官一身轻,他又可以悠闲地周游列国,慢慢飘到楚。
  楚怀王手下有位“幸臣”名叫靳尚,最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
  这种人一般在古今中外都吃得开,当然也就能成为怀王身边言听计从的心腹亲信。
  张仪到楚后,先去拜访他,喝着茶时,又送上一份“厚礼”“请多关照”。
  靳尚百分之九十九的家产都是因“请多关照”而积累增值。
  当然要做成这笔生意,点头、微笑、心照不宣。
  第二天便把他介绍给楚怀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