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章 跃升赵相 (第2/2页)
臣估算过:各国土地之和,是秦的五倍;诸侯的军队集中起来,比他十倍还多,如果六国联合,拼力攻秦,秦必败矣! 所以臣建议,先恢复‘三晋’世代之盟,再与齐、楚、燕共约为兄弟。 聚会于洹水之上,刳白马、杀黑牛、歃血为盟,誓约: 秦攻楚,则齐、魏支援,韩断粮道,赵、燕攻其后; 秦攻韩、魏,则齐军支援,楚、赵、燕南北夹击; 秦攻赵,则齐军支援,韩、魏扼其道,楚、燕从南北夹击; 秦攻齐、燕,则五国分进合击。 秦王便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何况他的兵力与‘联军’还相差悬殊呢? 如此一来,秦连函谷关都不能东出一步,又怎能为害山东各国?” 这的确是一个宏伟的战略蓝图。 寥寥数语,便把秦向任何一国进攻时,各国按约定应采取的军事行动都一一部署。 从正面迎敌,到攻其必救,迂回支援,分进合击。 无不切中秦军要害,其周密、严谨可谓“无懈可击”。 千里追逐的战场,竟被他掐指细数于指掌间。 可见苏秦不只是会“说”,既懂政治,也明军事。 不愧为鬼谷先生足下的“高徒”,使长于军事的赵肃侯都非常佩服! 但他还有疑虑: “我们过去也搞过军事联合,却失败了,原因在于行动不协调,各行其是。 订了盟约,有人不遵守,这‘合纵’不还是废纸一张吗?” “臣想到这一点了,可以推选出一个‘从约长’,掌管誓约。 他不同于‘霸主’,对诸侯国没有约束力。 但有人违约,可以召集各国议定后,五国共伐之,则可保始终矣!” 赵肃侯点点头: “嗯,这个办法好!” 却又皱眉: “照先生的安排,赵每战必当其冲,出力最多,不合理吧?” 苏秦把身子凑近赵肃侯小声说: “合纵盟成,对赵大大的有利,韩、魏、燕是赵的紧邻,与赵的关系较齐、楚密切,又都弱于赵。 在大联盟中,必然要看赵国的进退行事,实际上就又形成一个以赵为中心的小联盟。 既增强了赵的威慑力,也提高了赵在各国的地位,为日后赵的霸业奠定基础。” 赵肃侯这才心花怒放,不禁拍案而起: “既然上客安诸侯、存天下,寡人举国以从!就请苏先生屈尊代理相国吧。” 从“燕使”又一跃而升“赵相”。 苏秦自是喜出望外。 忽然想起在赴赵途中,仅因受到燕君的重视便洋洋自得的那种心情,可见自己的品味太低。 应该懂得,只要肯努力,成绩与收获是无止境的,永远也不能满足! 但又不能显出焦渴状,总得谦逊一下: “臣才疏学浅,只怕难当相国之重任。 而且,为促‘合纵’,臣还要到齐、楚各国去,也没时间留在赵国管理政务。” 赵肃侯清了清嗓子: “寡人并非让先生留在赵国,您可用赵‘相国’的身份到各国去。 不但显贵,也有资格代表寡人与诸侯谈判。 除重大原则外,其他都可自行决定,不必往返请示,岂不节省时间?” 原来他更急于“合纵”盟成,比苏秦想的更周到。 于是,苏秦先生住进高大宽敞的“相国府”。 在成百人的周到服务下,穿绫罗绸锦、吃山珍海味,像神仙一般快活。 当然,他必需把“合纵”搞成功,否则,一切富贵就如过眼烟云,瞬间随风散去。 所以,一边享乐着一边就得考虑下一步到哪国去! 突然传来消息,秦相犀首攻魏,擒大将龙贾,斩首四万五千,取雕阴。 这对于苏秦来说是好事! 秦对各国施加的压力越大,他的“合纵”政策就越易于推销。 但秦此时千万不能攻赵。 否则,战端一启,自己仓猝间请不到有力外援,赵肃侯就会对“合纵”失去信心,那就全完了! 但怎样才能阻止秦对赵采取军事行动呢? 任他再能说会道,这也不是件好办的事儿! 秦攻魏后,很可能随即把锋芒指向赵国,苏秦急得在屋子里来回转圈…… 苏秦果然聪明,转着转着,一拍脑袋: “嗨!怎么把他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