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_第2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6节 (第3/3页)

的关系,我和秦导合作很愉快,希望大家不要乱猜测。”
  记者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那秦导去《地球要塞》的首映,是不是意味着在他心里,《生于淤泥》没有那么重要。”
  “我觉得秦导是因为相信我,把这些工作交给我。”
  两个人虽然各在一个场地,但是言语之间都在维护着对方。
  秦砚在回答几个问题后,便把现场交给了陈令锋等几个演员,而自己则立刻前往谢北杨那边。
  结果秦砚一走进现场,便被观众们疯狂唏嘘。
  结果还是谢北杨先站出来维护秦砚:“秦导不来,你们又想;来了,你们又不欢迎。”
  也是因为秦砚和谢北杨的配合,让观众们逐渐走出了电影悲伤的氛围。
  这些都是插曲,能够决定两部电影最后高度的,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这一点从观众们的热情就足以管中窥豹。
  那些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影评家们,都已经意识到,这两部电影肯定会在国际电影市场掀起风波。
  果不其然,从第二天开始,网络上都是关于这两部电影剧情的讨论。
  “《地球要塞3》的剧情实在太出乎意料了,我真的很想把秦导的脑袋撬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不过我总感觉《地球要塞3》还意犹未尽的感觉,之前贝塞尔不是宣布已经将《地球要塞》后续的创作权卖给秦导了吗?你们说秦导会不会接着现在的故事希望往下拍啊。”
  “话说,我还是觉得秦导有私心啊,这部电影中间最悲情的角色怎么都是华国人啊。他是不是夹带私货啊。”
  “这一点我可不认同,毕竟小说原著当初就是这么写的。虽然两个重要角色都是华国演员,单是论比例的话,华国演员的数量可比不上其他国家。”
  “你们觉得《生于淤泥》的剧情是真实的吗?怎么会有人这么傻,连卫生证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那个三证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是秦导为了吸引人注意,故意瞎编的吧。”
  “没文化,别上网。建议你去读一读华国现代史,然后再多看一看上个世纪的纪实文学。我甚至都能够看出《生于淤泥》中有多少历史原型。”
  “只有我关心《生于淤泥》的编剧终于不是秦导了吗?秦导一直自编自导,虽然看着很爽,但总觉得他哪天会突然猝死。”
  “你们怎么说话的呢?就不希望秦导日子过得好是吧,怎么就开始希望秦导死了?”
  “不过老实说我也挺开心的。这就证明了华砚公司除了秦导以外,还有其他利害的编剧。我都快被现在国内电影和电视剧的弱智编剧给恶心到了,都是些什么故事啊!他是自己智商有问题,还是觉得我的智商有问题啊。”
  两部电影的影评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比比皆是,而且这两年互联网社交平台也越来越丰富,成为了电影推广新的阵地。
  影评太长,而且又都集中在影视领域的网站上,很难传播出影迷这个圈子,但是互联网社交平台可不一样。
  这些简短而又精彩的讨论内,能带动更多的路人观众前往电影院。
  除了网络的讨论热外,最能证明两部电影热度的还是电影票房。
  期待和宣传了这么久的《地球要塞3》没有任何意外,在第1天取得了今年最高首日票房。塔国3900万美刀,华国3700人华币,全球票房超过6000万美刀。
  只要不出现巨大的口碑滑坡,或者一些不可能控制的因素,今年全球票房冠军《地球要塞3》拿定了!甚至冲击全球票房记录前几名也有机会。
  这个成绩虽然预定年度第一,但也还算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地球要塞3》是被所有人电影人都寄予高度预期的作品,大家都觉得它有冲击票房冠军的潜力,所以才有那么多电影选择避开档期。
  《地球要塞3》的票房,给人一种它就应该有这个成绩的感觉,哪怕是破纪录也不会让人特别的惊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