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_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3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377节 (第3/3页)

  太子爷拿起一本税收,“这是去年淮州的税收,周大人也看看。”
  周书仁听到淮州,特别的熟,赵渤在淮州,他和赵渤书信往来不少,好奇太子看出什么,说来,他到户部一直忙着抓银子,然后就是放银子,还真没时间看各地的收税。
  周书仁接过来,脑子里想着淮州,淮州可是几个上州中,富余的州,翻看账册,其他的税收没问题,让人注意的是盐税,周书仁站起身,“太子殿下,臣去拿今年上半年,和过往几年盐税入户部时的账册。”
  户部的账册只有数额,盐税的细账账册都在盐运司,这淮州税收记录的是整个州的各项税收,所以对淮州盐税记录的不多,只提了几笔数额。
  周书仁很快找了出来,这是送盐税入户部,记录数额的账册,每次收缴盐税,都是巡盐御史监督收缴,细账都有人监督,户部能看到的只有数额。
  周书仁翻看着,对比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两次入户部的记录,很快就发现问题,这数目有意思,又拿了几本几年前的,周书仁无语了。
  太子心道,发现的还真快,他能直接看出问题,那是在江淮一带,父皇安插了不少探子,他接触过,所以知道,可周书仁仅仅看数字就发现,太子问,“周大人可有何发现?”
  周书仁抱起几本册子,想放到太子爷桌子上,只可惜没地方放,只能放到椅子上,拿出今年上半年记录的账册,“太子殿下,您看,这是今年上半年入户部的银两数额。”
  周书仁又拿起前几年的,“太子殿下,这几本是过往几年的数额,您看每年的数额相差不大,最大的差距才几万两,这就不对了。”
  太子还真好奇了,“如何不对?”
  这账册可简单的很,送到户部的,轻易不会被发现问题,何况户部只是记录数额。
  周书仁点着数额,“太子殿下,朝廷这些年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百姓休养生息,意味着人口的增多,老人的寿命有所增加,这几年孩子们逐年长大,这吃的盐人口也就多了。虽然臣不知道这几年增加多少人口,可这数额每年也该有所增长才对,尤其是最近两年应该大幅度的增长,而不是这五六年的变化都不明显。”
  盐税啊,朝廷最重要的税收,一两万两的变化,呵呵!
  太子拿过账册,亲自对了数额,又让侍卫去拿更早之前记录的账册,很快,侍卫搬了回来,太子一个个看看过去,脸黑的不行。
  周书仁抽搐着嘴角,这数额真没多大的变化,他要是做假账,他一定会将人口,天灾,环境等都计算在内!
  太子运着气,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十几年前,盐政的税收就有问题,哪怕这些年一直换人,可问题根本没解决多少,父皇的努力很笑话似的,太子想到自己身边有问题的人,站起身示意侍卫将账册收起来,“周大人,孤要进宫,大人随孤一起入宫。”
  周书仁,“……是。”
  他心累,太子问话,他不能什么都不说,不说,显得自己无能,说了,又被拎到宫内,这真是太难了,周书仁心里咬牙,都是盐运司的错,做假账你不做的仔细些!
  周书仁先和邱大人打声招呼,邱延早就注意到太子和周书仁的动静,现在知道要进宫,心里七上八下的,他目前管着户部,别出事算他身上。
  邱延额头都是汗,“周大人,你透露下,这事可与户部有关?”
  周书仁没想吓唬邱延,邱大人也不容易,这几天,邱大人脸上就没多少笑模样,“与户部无关。”
  邱延长出一口气,吓死他了,“没关系就好,没关系就好。”
  京城郊外,周府三辆马车,竹兰与两个儿媳妇坐一辆,邓秀才和明云几个坐一辆,没错,不止明云来了,明腾和明瑞几个也都来了,竹兰没抗住几个小家伙的撒娇,最后都带了出来。
  最后一辆坐着的是婆子和丫头。
  当然跟着的小厮也不少,慎行骑着马跟在一侧。
  竹兰出京,觉得心里喜悦的很,郊外视野开阔,心境都不一样,李氏和赵氏也是高兴的,她们很少出门。
  李氏坐在车窗边,“娘,地里的庄稼长的真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