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大将军_503章 和柴公公的谈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03章 和柴公公的谈话 (第2/2页)

,有王铮在,他才会有宣睿盛世万国来朝。否则,他不敢想象蒙辽和西夏以后,会怎么对待大郑,会怎么联起手来,对待他的子孙。
  “朕再赏他些金银珠宝宫娥彩女,以示荣宠吧?”
  郑成想了半天,他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皇上,王将军不缺金银珠宝和女子。据老奴所知,自从皇上把没藏黑云,赏赐了给他以后,没藏黑云仅仅用了很短的时日,即把洛阳公主再是忙碌,也无法做好的生意,整治的井井有条。老奴还听说,他头疼家里的女子太多,已经把许多女子,都送给了他的亲兵为妻为妾。”
  “为他官复原职?”
  “恐怕还不够?”
  郑成一听又急了:“他到底怎样才会满意?”
  “老奴也不知,老奴只是觉得,以王将军的性格,钱财是身外之物,女人他也不缺。他的好色和贪财,只是他自污的手段。他视钱财如粪土,高官厚禄他觉得还是浮云。王将军应该,只是想做些,为国为民有益有利的事情。”
  “那还把天子剑赐给他?”
  “唉!作用不大。”
  “那咋整?”郑成犯了愁。
  柴公公低眉顺眼轻声说道:“老奴也不知,怎么才能让王将军回心转意。还是皇上拿主意吧!”
  柴公公不是不知,他是不敢说。他作为一个宦官,今天他说的话,已经太多了。
  封王铮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开府建衙自行其是。封他为一字并肩王,让他见官大一级。使他成为整个大郑,仅在皇上和太子之下的第三人。封国洛阳国,使他有一个国中之国。
  但是这些话,是打死他也是不敢说的。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
  “诺。”
  柴公公有些失望,皇上郑成的优柔寡断,和他对王铮的猜忌,以及他捂着官职和爵位,就是不舍得撒手的行为。柴公公觉得,王铮离开皇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王铮没有反心,他也不是骄横跋扈,奢骄奢淫-欲独断专行之人,哪怕是封他再高的官职,他也会和现今一样地埋头做事。
  王铮是个正直的善心人,他虽然来历不明,但他却的确是心有大郑。
  不,他不仅仅是心有大郑,他而是心有天下的苍生。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对不起大郑,不会祸害天下的黎民百姓。
  皇上也是个善良人,但他的善良和软弱,以及他不够大方的心态,也使他的性格有了局限性。他没有王铮的大度,他也就永远做不了,王铮能做的那些事。
  皇上回了周夫人的卧房,他什么也没说也没做,一直等着好消息的胭脂奴很失望。
  柴公公也是失望的离去,周夫人也是心有所思,在伺候郑成时,都有些心不在焉。
  两天后是休沐日,王铮不用上衙门做事,但他也没闲着。
  他的书房里,王铮在皱眉渡步思索,嘴里还念念有词。
  李舞月手持一杆蘸水笔,正伏在书案上,记录王铮所说的只言片语。
  这一段时日都是这样,王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李舞月先记录下来,以后再归纳整理。
  现今,那七位传教士已经学会了汉话,王铮出银钱,帮他们在上京城外,建了一座小教堂。
  不过,大郑的百姓信上帝的不多,传教士们苦口婆心几个月的劝说,现在也仅有十几个教徒。
  很多少数民族都崇信佛教,比如西夏、吐蕃、西域、蒙辽和蒙古等等,以及南疆地区的百姓。这些地区的百姓才是真的信。
  可华夏的汉人,表面上全是善男信女,他们也信佛信道信鬼神,信儒家的最多,因为儒家能使他们升官发财。他们好像见佛就拜,见香就烧,也不管是什么佛道,更不管是不是鬼神。
  但是实际上,华夏的汉人是什么都信,就是因为他们信的太多,却又是什么都不信。
  他们最相信的,其实自己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
  信那些仅仅是精神的寄托,战时的信众还会多一些。他们无法反抗,也阻挡不了战争和杀戮,就想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有一些自我安慰。
  但到了和平年代,他们都很清楚,信谁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生活。
  而传教士宣扬的上帝,却是和华夏几千年来的佛道儒截然不同。就更难得到大郑百姓的认可。
  因此,去看稀罕的不少,参拜的也有,真正答应做教徒的却不多。即便是那十几个教徒,也是为了得到传教士赠送的钱粮而来,并不是真正的虔诚的信徒。
  传教士很苦恼,可王铮却很高兴,他白养着那七名传教士一年多,终于有了回报。他换来的,是七位传教士,整车拉来的各种书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