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大将军_163章 标准件生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3章 标准件生意 (第2/3页)

年龄,都能够做他的爷爷了。于是连忙伸手阻止。
  “三位王爷无须多礼,举手之劳而已。”
  三人挣扎着坚持要行礼,王铮于是赶忙说道:“三位王爷想不想赚银子?要是想,就别行礼,小子受不起,不想就算了。”
  “哈!你这娃子,不受礼就算了,还用赚银子的噱头糊弄你说啥?赚银子?谁会怕银子咬手啊?当然想,你有办法?”
  郑瑞说了半句才反映过来,他们可是知道王铮是个能人。不过,王铮也曾经把工部坑得不轻。
  王铮的一句话,工部投进去二十多万贯,半年没出玻璃,工部尚书崔享和两位侍郎,被人笑话的都不敢出门,见了人均是躲着走。
  可二十多万贯都投进去了,停了手就是政绩的最大污点。
  三人商议之后,又认真诚恳地请教咨询了下王铮,知道了玻璃肯定能烧制出来,只是方法不对头。
  于是就咬牙坚持了下去,没出玻璃是功夫不到家,是银钱砸的少,继续砸钱就无关政绩,啥时候能产出一块玻璃,哪怕是一块玻璃,说明王铮没说谎,玻璃的确是能烧出来的,说明工部的投入是对的。那么,政绩就也是有的。
  好在,后来玻璃总算是烧出来了,当时,连工部尚书带两位侍郎,第一眼看到无色透明的玻璃后,好悬没哭出声。那半年,三人的压力太大了。
  付出就有回报,从玻璃烧出来以后,工部终于扬眉吐气,就开始一大车一大车地往工部的库房里拉银子,让其他各部眼馋的,恨不得把工部的玻璃作坊夺过来占为己有。
  后来评政绩,工部尚书和两位侍郎,因为有了玻璃,就造出了军国利器望远镜,竟然得到了优上的评价。优上可是对官员最好的评语,对他们的升职非常有利。
  同样是王铮的主意,他也坑了郑妽半年,让她建好了作坊,白养着工匠,却只能干等着工部的玻璃烧出来。
  再后来,三位王爷的侄女郑妽,也开始往家拉银子,拉的让无数人眼红。
  据说,雁山卫的卫晃和曹显,听了王铮的话以后,还私下里合伙开了个酒坊,那酒坊,更是一座银矿,白天黑夜的不停拉银子,就没有拉完的时候。
  可现在,王铮居然说让他们赚银子,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瞪着双眼趴在桌上,凑近王铮问道。
  “我能哄你们?”
  “你哄的人还少?”郑智不经过大脑思考就随口说道。
  王铮无奈地摸了摸鼻子,他是臭名远扬了,连三个王爷都知道。
  主要是,平时误解王铮的人太多,都知道他是个能人,都知道他能打,都知道他的文才大郑无出其右。
  可大家也都知道,王铮太烦人,太不会说话,撂出一句话就没了影,比如工部的玻璃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太会坑人也是因为这事传出去,并且在半年内被证实了的。
  后来,虽然工部的玻璃总算是烧出来了,可王铮的恶名却落下了,再也没人为他正名。
  “老十五咋说话呢?”郑瑞作为三人中的大哥,义正辞严地训斥了郑智一句,然后转脸讪笑着对王铮说道。
  “王将军莫怪,老十五还小,不会说话,”
  王铮扭头看了看年龄还小的郑智,他那张将近六十岁的老脸,咋看也不小了。
  “王将军且说说看,是甚赚银子的门路?”
  王铮没法和这三人计较,主要是,他们三位,是郑妽的大爷。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郑妽的伯父,是皇上郑成的堂兄。
  以后,万一,王铮和郑妽有了一腿两腿好几腿,那他们就也是他王铮的亲戚。
  对于自己的亲戚,王铮是想生气也气不起来。何况,他也不可能生这几个老头儿一句话的气,尊老爱幼的基本美德,王铮还是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