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吃饱了啊 (第2/2页)
然是聪明一点儿,可还是孩子,有时候人情世故还是不懂啊! 方晓晓只好像没看到,还是递过去。 彼得皱眉。 他有些不高兴。 方晓晓目光清亮如星,说:“闲适时的蜜酒和渴饮时的清水,哪个更让人喜爱?” “什么?”彼得怔愣。 方晓晓趁势把纸袋里的包子放到了彼得的手里,说:“我不知道您来我们鸣县是做什么,可作为鸣县人,很希望鸣县能变得更好。” 方晓晓礼貌的点了点头,转身回去了食屋。 方晓晓说完,随行秘书就给袁书记翻译了。 外国的话听起来就是这么复杂,其实不就是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区别吗?现在鸣县急需要帮忙,彼得帮一下就是雪中送炭,等鸣县不怎么需要帮助的时候,彼得再过来就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只是道理说的没错,做生意都要彼此给予好处,人家知道这是雪中送炭了,那八成就要提高价码,到时候亏的就是自己人。可就算是自己不说,人家就不知道自己这边是求着人家了?他这个鸣县一把都陪着人家吃早饭,除非是真莽,不然稍微有点儿脑子都看得出来。 虽然方晓晓这话把事儿都挑到了明面上,看上去自己这边像是吃亏,可也是在让彼得下决心。 袁书记笑着说:“小孩子说的,不用放在心上。” 身为领导,当然不能顺着小姑娘的话往下说。 如果彼得还是和先前说的那样要去临县,也要给人家台阶下。 买卖不成仁义在,何况彼得还要在巴江市落户投资,怎么也不能得罪。 彼得拿着热乎乎的包子,脑袋里还在想着刚才方晓晓说的那番话。 华夏的成语他不怎么懂,可这句话的意思却是很明白。 “这家的东西很好吃,刚才我只品尝了一部分,明天再来尝别的,怎么样?”彼得说。 明天再来吃,也就是说今儿不去临县了!! 袁书记矜持的说:“当然没问题。”眼角已经在给秘书使眼色。 秘书了解,接下来的行程必须是往那两个厂子方向转。 方晓晓没想过自己那番话会让歪果人改变主意,她只是知道适当的好感,会让人对一些自以为不太重要的地方妥协。 她也希望鸣县会在商人眼里变得重要,可事实总是未必美好。 方晓晓说完就把那个叫彼得的歪果人抛到了一边,在食屋帮了两个小时的忙,回到家照顾小虎和它的两个狗宝宝,然后就是写作业收拾屋子,准备过年。 黄晨早就把小黑领走了,韩漠还没来领小白毛圈,不过现在过年,家家都忙。 那位韩妈妈看上去就是柔弱的千金小姐,韩漠身为男人,总要承担起家里的重任。 黄晨有了小黑,跑过来的频率比原来少了,可缠着她的功底却是越发的见深。 方晓晓很怀疑黄晨的本事是跟着小黑学的。 大年二十三送灶王爷,大年二十四扫房,大年二十六炖肉。 过年前的一天天忙碌又充实。 过年前,食屋里刘叔他们都轮着休息一天,轮到张红是大年二十八。 大年二十七鸣县最后一个过年大集就只有方晓晓自己一个人去买年货。 前一天方晓晓和张红一起商量了买什么,大年二十七方晓晓给黄晨打了电话,两个人一起往集市那边走,路上碰到财务局的张伯,也就是上辈子对方晓晓和张红一直怀以善意的张伯。 “干什么去?”张伯问。 “赶集,买年货。”方晓晓说。 “知道要买什么吗?”张伯问。 “嗯,昨天我妈妈已经告诉我了,我还带着单子了。”方晓晓说。 方晓晓笑的清亮,张伯看着更可怜,过年都是大人们要忙的事儿,晓晓这丫头因为家里的缘故,这么小就不得不忙起这些。 “别忘了买鸡,还得贴窗花,蒸馒头……”刘伯说着他知道的一些习俗。 旁边黄晨听着一脸懵逼。 还要准备这些吗?他家里爸妈都没说过啊!! 方晓晓一点儿诧异惊讶都没有,还点头说:“嗯,您的没错,今儿回来之后还要洗衣洗地,书上说了是洗福禄,洗疚疾,明天就能贴年画春联。我妈还说今年贴个门神,震邪气,安宅。还有屋檐下再来几串吊钱,预示着财源滚滚……” 刘伯听了几耳朵就有些听不下去。 明明他几十岁的人了,怎么知道的习俗还没有这个小丫头多!! 弄得好像他前些年白活?